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有風吹過的廚房》之蛋炒飯,與《半灶坡間》



作者食家飯,是美食專欄作家,被譽為「廚房裡的張愛玲」「上海最懂得吃的寫字人」其文章常刊載於各大媒體,飯菜香釀出人間好時光 ,仿若走進蜿蜒弄堂裡,從一整排廚房的北窗傳來一陣飯菜香,釀出人間好時光.

一向我們看慣了台灣本地的飲食文化書寫,何不換個口味,感受大異其趣的上海灶間風光.

一條活色生香的弄堂,無非是上海的枝蔓,弄堂小菜是枝蔓上開出的璀璨之花,真正的本幫味不是在洋樓餐廳,而是在弄堂人家香氣彌漫的「灶坡間」

從前上海人把廚房叫做「灶披間」,以前的上海,灶披間多是公用,一家一半,因此稱「半間灶批間」

食家飯登台的第一本飲食書寫,從食材歷史到上海弄堂間的人情味,透過食家飯的生花妙筆,讓飲食料理不僅僅是酒足飯飽前的烹煮過程,而是一則則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

細膩溫暖的文字,讓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上海這座現代與傳統交雜卻不違和的大城市中,令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飲食生活。


從傳統上海本幫菜、江南的節令小點,到西方料理,寫市井小食,寫人間煙火,寫食物與人的情感勾連.

番茄蛋湯的蛋花一片片極薄且滑,在粉紅的湯中,像一隻纖手浣出的薄紗.

慈姑脾氣孤高不管與什麼蔬菜同燒,都會變得特別苦澀。將慈姑刨出薄薄雪花片,和大張的鹹菜葉子一起燒成無油的清湯,如舊宣紙上一幅潑墨畫,恣意黑白,味道磊落,是一道冬日清爽好湯.

在石家莊燈火如豆的小破店裡第一次吃熱呼呼的驢肉火燒,驢肉雖然香,不過是別姬的霸王,那兩層乾香、潑辣有勁的火燒才是最終坐定江山的水泊梁山.

藕最貼切的料理方法,是桂花糯米糖藕,藕是極淡的,糯米本也無味,但這兩樣東西一旦組合在一起,清氣交融,具體而明確起來,澆上桂花糖汁子,月中桂子水中仙,絕妙的搭配.

外國人對中華飲食的理解和認知,很多都是從中餐館的一盤加了青豆火腿的蛋炒飯開始.

誰都吃過蛋炒飯,蛋炒飯是簡潔實惠的速食,也是對剩飯最佳最有智慧的料理,中國人就是聰明.

米的糯性高,要存心做炒飯,燜飯時就要少放一些水,得稍乾一些才行,泰國米做炒飯相對容易,不過好的香米香氣太有個性,單純蛋炒飯味道不易平衡.

糟糕的蛋炒飯往往是從淘米煮飯開始,到火候入鍋、從頭錯到底的那種不對頭,日本人做飯很講究,淘米規定要淘七遍以上不是沒道理的(七遍也太多了😅

米粒外層的澱粉淘洗乾淨,煮出來的飯粒表面才會滑,炒飯就不會黏成團,粒粒如珠玉,燜好的米飯趁熱掀開鍋蓋,馬上用飯勺均勻打散,再靜置幾分鐘,熱米飯遇冷,表面收縮,光滑而更富彈性,待徹底冷卻後放入冰箱過夜一晚.

一個晚上後,米飯表面被進一步吸乾水分,顆粒分明,蛋炒飯要用隔夜飯炒就這道理,用熱飯炒,米飯黏作一團,一步錯步步錯,再也無計可施,先炒雞蛋炒得嫩嫩的,記得要下鹽,蛋炒飯的鹹味基本來自於雞蛋,鹽直接加在飯裡又不對味了,炒好後將雞蛋盛出待用,起一口油鍋 不能太多,要正好被米飯全部吸收.

有的人炒出來的蛋炒飯底下汪著一攤油,感覺就油膩了些,一忌太鹹,二忌太油,油溫稍高一點,倒入冷飯,始終保持中大火,使油快速封住米粒中的水分。如果用小火,飯炒透了,也從裡到外硬得像石子像吃鍋巴.

這時就該用鏟刀不輕不重地翻炒並壓散飯粒,要壓到一個飯塊也沒有,米粒是鬆散的那才是好,其間加入蔥花,炒至有零星飯粒彈跳起來時,說明飯粒外硬內軟恰到好處,此時加入雞蛋炒勻,一股蛋香和油飯香騰起就對了,鬆落落的一盤炒飯,彷如一地金色木樨花,這炒法就是通常所說「銀包金」文雅點又可叫作「碎金飯」.

如米飯隔了兩夜,或者煮得太硬,則可以用相反的連續處理,先將米飯徹底炒至乾身,保持大火,倒入蛋液,讓蛋液裹住米粒,其中的水分使米飯適度回軟,整盤炒飯金燦燦的,是名副其實的「金包銀」.

到底誰包誰不很重要啦,而是「因飯制宜」「因口味制宜」不同程度的米飯,選擇不同的炒飯方法就對了.

米飯在油鍋中炒至乾身,是炒飯最關鍵的步驟,這時可以任意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蝦仁香腸,鹹魚,雞粒,青豆菜絲...豐富多樣,隨個人喜歡囉.

有一次在一家評價頗高的西餐廳,其中一份明太子蝦卵海鮮焗飯,表面眼花繚亂的各種海鮮和厚厚的芝士,看著確實是南歐風格的海鮮芝士焗飯,用叉子掘開一看,下面居然是如假包換的「銀包金」讓人歡喜會心一笑..

且說以前大戶人家請家廚,要考2道菜,一是青椒牛肉絲,平凡小菜最見功夫,青椒要8分熟,口感清脆,把原料加熱到無生性氣味,並接近成熟的狀態,真功夫這可難了,牛肉絲要斜斜切得細長均勻,炒得嫩而入味,刀法火候馬虎不得,我覺得這道考題頗有道理,那麼另一道就是蛋炒飯,蛋炒飯之難,更勝青椒牛肉絲.

53篇食物隨筆,訴說著家鄉菜的醇厚鹹香,傳承了對料理的衷情,也勾起那段對美好舊時光的想像,有煙火氣不流俗,精緻細膩的文字,一道道菜譜躍然紙上,挑動食慾與想像,走進食家飯的廚房,聽作者軟語道來對食物的繾綣,享受一場且入味又入情的書本饗宴,這是一半我愛不釋手的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