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理解風險



投資只關乎一件事:應對未來

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

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找到上漲的投資不難,如果不能正確地應對風險,那麼成功是不能長久的

第一步是理解風險
第二步識別風險
最後的關鍵性一步,是控制風險, 人的本性是規避風險的, 投資者必須先判斷投資的風險性,以及對風險的容忍度..
風險意味著"可能"發生的事多於 "確定" 發生的事~ 埃爾羅伊·迪姆森
考慮某項投資時,收益只是投資時的一個方面,風險評估必不可少的

必須清楚「風險調整後收益」的概念為了吸引資本,風險更高的投資必須提供更好的預期收益,但絕不表示這些更高的預期收益必須實現, 更高的投資風險會導致更不確定的結果.


馬克斯希望曲線圖更有幫助,既表明風險和預期收益之間的正相關關係,又表明收益的不確定性,以及隨著風險增加而損失概率.

《風險》—危險、冒險、危害、極大危險
風險有許多種, 波動性可能是與之最無關的一個。
對於投資者來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便成了風險,一位退休高管可能需要4%的年收益來支付賬單,而6%的年收益率就是筆意外之財,但是對於養老基金來說,年均8%的收益是必需的,長期6%的收益就會造成嚴重風險,顯然風險是 "個體化和主觀性的".

許多投資者堅持自己的方法,但沒有任何方法是永遠奏效的,最好的投資者也會出現業績不佳的時候, 如果賬戶的表現跟不上某些指數的表現,就會失去這個客戶, 這就是「基準風險」
當資金管理者,和資金所有者是不同的人時就產生了「職業風險」

如果投資者短期需要一筆錢買房,就不能進沒有折現把握的投資,它無法在需要的時候,以合理的價格將投資轉化為現金的風險,是一種個體化風險.

導致損失風險的原因: 基本面弱未必導致損失風險,如果買進的價格夠低,也能成為一項非常成功的投資。
災難有可能發生在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理解自己投資組合基本過程的人身上.

損失風險主要歸因於「盲目跟風」過於積極,以及由此導致的價格過高,他們期望得到高收益, 這些熱門投資也蘊涵著高風險, 價格過高則意味著低收益、高風險。

雖然在牛市中很少能有出類拔萃的收益,但平均表現普遍良好,比「熱門」股票的收益更加穩定持久。

如何衡量損失風險呢:
對未來作出訓練有素的估計是有可能的,但估計始終只是估計
對於任何特定投資,有一些人認為風險較高,一些人認為風險較低。
風險和風險收益決策不能移交給計算機去做的.

價值投資者的聖經《證券分析》再版時:「不同投資與其發生損失的風險之間的關係很不確定,容易發生變動,
因此也無從引入有效的數學計算公式」


風險是有欺騙性的,常規性事件很容易估計,反覆發生的事件將有再次發生的可能。但是反常的,千載難逢的事件很難被量化.實際風險可能比看上去更為危險,多數風險都具有主觀性、隱蔽性和不可量化性.



工具得到的結果並不比其所依賴的原始數據、輸入數據的處理方法好,他們比不上最好的投資者的主觀判斷

所謂的"夏普比率",它是投資組合的超額收益,與收益標準差之間的比率

這種計算方法,對於交易和定價頻繁的公開市場證券是適用的, 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儘管夏普比率沒有明確涉及到損失的可能性,但是有理由相信基本面風險較高的證券,其價格波動性高於比較安全的證券,因此夏普比率與損失風險有一定的相關性.

思考前瞻性風險衡量難度的同時,由於其隱蔽性,不可量化性及主觀性,投資風險與損失,是無法用回顧性方法及演繹推在理法來衡量.

你以100美元買進了某種東西,一年後以200美元賣出.這項投資有風險嗎:
或許它曾經令你暴露於巨大的但未實現的潛在不確定性之下。
它的風險可能很高,或者假設投資產生損失,是否意味著這項投資有風險呢?
是否應該在分析並進行投資的時候就認為投資是有風險的呢?


損失的發生並不意味著它是必然發生的,某件事情沒有發生也不意味著它是不可能發生的。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隨機漫步的傻瓜》在書中探討了可能發生卻沒有發生的「未然歷史」

在投資領域裡,一次成功能證明什麼呢:
在市場繁榮的時候,最好的成果往往由那些承擔最高風險的人取得,他們是能聰明地預感到繁榮期的到來,並利用β係數積累財富的投資者,或者只是天性風險積極,正好趕上了好時間,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將這些人稱為「幸運的傻瓜」

成功的投資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反之亦然。

本章的開篇句,投資只關乎一件事:應對未來, 我們不可能「知道」關於未來的任何事情, 我們可以對未來結果的範圍及其發生的相對概率有一定的瞭解, 即使我們知道概率分佈情況,知道哪些結果是最有可能的,即使預期相當正確,知道的也只不過是概率或趨勢.

布魯斯:「概率與結果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可能的事情沒有發生,不可能的事情卻發生了.. 向來如此」這是你應知道的..  關於投資風險最重要的事之一.


最常見的鍾形分佈被稱為「正態」分佈,人們往往將鍾形分佈和正態分佈混為一談,其實二者是不一樣的, 前者是一種分佈類型,後者是具有明確統計特性..特殊的鍾形分佈。未能將兩者正確地區分開, 無疑是造成近期 信貸危機 的重要原因.

金融事件的分佈,由具有情感驅動極端行為傾向的人所決定,或許應被理解為具有「肥」尾.當大規模抵押貸款違約發生時,本來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抵押貸款相關性金融工具上的事件開始頻繁地發生.

在正態分佈基礎上構建金融工具的、沒有太多餘錢應對「尾部事件」有些人可能會借用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術語「黑天鵝」的投資者往往會失敗, 既然當前投資已經如此依賴高等數學,量化往往使某些不該被輕信的言論獲得過高的權威,即有可能會造成麻煩。

迪姆森:未來有多種可能性,但結果卻只有一個.你得到的結果~ 取決於你的遠見、謹慎或者運氣.
你的投資組合在一種情況下的表現,與它在其他可能發生的「未然歷史」下的表現毫不相干。
一個能夠經受住99%概率考驗的投資組合可能會因剩下的1%概率的實現而垮掉.

從結果上看,這投資組合一直存在風險,儘管投資者已經相當謹慎。另外一個投資組合也許有一半可能表現良好,而有另一半可能表現很差。但是一旦理想環境成為現實,投資組合成功,那麼旁觀者就會斷定它是一個低風險投資組合。
第三個投資組合的成功,完全取決於異常事件的發生,但是一旦事件真的發生了,冒進則會被誤認為是穩健的或具有遠見

風險是無法衡量的,只有老練經驗豐富的第二層次思維者, 才能判斷出風險。

投資風險事先是觀察不到的, 正因我們見到過的許多金融大災難都沒能被成功地預測, 常聽說「最壞情況」預測,但往往顯示預測的程度還不夠壞,事情總比人們預想的更糟, 或許「最壞情況」只意味著「我們過去見過的最壞情況」,但它並不代表未來事件不可能更糟.
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有特別高槓桿投資者,無法在這種時候生存下來, 人們高估了自己判斷風險的能力,他們不是去識別未來的風險,而是傾向於高估自己對金融新發明的理解力
大多數人將風險承擔視為一種賺錢途徑.承擔更高的風險通常會產生更高的收益,但是市場不可能永遠以這樣的方式運作,一旦風險承擔不起作用,它就會完全不起作用,直到這時人們才會想起風險究竟是怎麼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