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動的空氣是上帝的氣息, 他在對人類的靈魂說話.
音樂是上帝的語言,最能親近上帝的是 音樂家.
我們能聽祂的聲音、看祂的唇語, 我們孕育的音樂是上帝的讚頌.
~ 貝多芬用音樂與上帝對話 !
.
.
.
.
貝多芬視音樂為靈魂的低語, 他對音樂的熱情是無法被埋沒的,作曲家的生命特質,一直是音樂家傳記電影的主要, 波蘭女導演Agnieszka Holland 執導的《快樂頌Copying Beethoven》揭露了樂聖的人生, 兼顧了~ 作曲家癖好, 名曲傳奇, 以及音樂人的生命啟示錄, 是一部非常好的音樂家傳記電影..
《快樂頌》中,貝多芬第一次出場時, 是迅如急雷的腳步聲, 他急性子的催抄寫員加緊工作, 第二次出場時, 他的衣領上架有一塊金屬板,那是他的助聽器, 貝多芬只在乎他的音樂, 不拘小節,《快樂頌》沒有自來水的十九世紀初年,他拿起水壺澆頭淋身,樓下的鄰居不時會有.. 洗澡水天上來的"空難"
貝多芬 狂暴不講理臭罵 Anna 眼睛不看著他, 其實是貝多芬聽不見, 所以要看著對方的唇型, 貝多芬態度粗暴,卻是其情可憫,也因此使這部戲有了人性的溫度.. 將貝多芬古怪的脾氣, 對音樂的狂, 對世俗的鄙視, 描寫相當深刻,感嘆「這就是天才的姿態」, 大名人小軼事,用說故事方式寫大師傳記《快樂頌》!
醞釀數十年的樂思, 完成的這首「合唱」交響曲, 史無前例的加入了人聲部份,全樂曲超過一個小時的篇幅,打破音樂史上舊時成規, 1824年在維也納劇院舉行首演,當時已聽不見的貝多芬 堅持親自指揮, 大合唱氣勢磅礡,讓觀眾感動的流下眼淚, 演奏完畢 ,鼓掌喝采聲不斷,瘋狂的歡呼, 聽眾激動的不斷向舞台推擠.
病中的貝多芬, 從第一樂章 堅持演奏到第四樂章, 整整兩小時,這是藝術家的堅持與力求完美, 全聾的貝多芬依舊低著頭專心看著總譜,等到獨唱的女低音示意他轉過身,他才發覺到有那麼多人為他歡呼喝采.
聽障的貝多芬如何指揮演出第九號交響曲?
音樂史上記載~ 他的確在台上指揮,但是台下則另有其人, 劇中的Anna在台下指揮貝多芬,貝多芬則指揮樂團,渾然天成的節奏與默契掌握,才能成就這偉大的音樂傳奇..
音樂史上記載~ 他的確在台上指揮,但是台下則另有其人, 劇中的Anna在台下指揮貝多芬,貝多芬則指揮樂團,渾然天成的節奏與默契掌握,才能成就這偉大的音樂傳奇..
女學生 安娜抄寫貝多芬樂譜,不僅是孺慕崇拜, 更是期待貝多芬評論她的創作, 但她的作品在貝多芬眼中是不入流的,不入流等同廢物,摧毀不必妥協,Beethoven拿起枴杖敲碎了Anna男友精心設計的鐵橋模型,他殘忍又無情, 嚴厲的說:
『所謂藝術家,就是要學著相信自己』
『藝術一旦妥協,一旦畫地自限就是自欺欺人』
『不要模仿我,要聽見自己的聲音』
這讓我不禁吐舌
回想在我的學習過程中, 是否也只是一昧的模仿?
我又可曾找到自己的步伐 ?
在那樣激昂又熱情的生命中, 不給情面的摧毀讓 Anna備受羞辱 , 奪門而出, 想到自己學習過程中也常遇此事... 讓我鼻酸!
回想在我的學習過程中, 是否也只是一昧的模仿?
我又可曾找到自己的步伐 ?
在那樣激昂又熱情的生命中, 不給情面的摧毀讓 Anna備受羞辱 , 奪門而出, 想到自己學習過程中也常遇此事... 讓我鼻酸!
男主角Edward Allen Harris 為了呈現樂聖風采,下足苦心, 苦學研究指揮技巧, 完全融入古典樂中,詮釋的貝多芬 讓人感佩.
女主角Diane Kruger風采明豔,以鋼琴彈奏貝多芬的快樂頌時,音樂的呈現 "類耳鳴" 嗡嗡嗡 做響的方式呈現,這是以接近耳聾的貝多芬立場,所聽到的聲音來做詮釋 《快樂頌》是嚴肅的藝術永恆論.
拍攝這場合奏,請了知名的55位交響樂團手,60位合唱團員,與男女主角不斷的演練, 近乎忘我的境界,台下亦有百位觀眾, 親臨這難得的音樂饗宴,超過了50個小時的拍攝,直到導演喊「卡」仍然無法停下,欲罷不能的持續演奏直至結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