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紅學考證



達摩傳經字皆字,悟到空時心自通

情到無處思方盡,要說無情偏有情



二百多年從它《紅樓夢》一問世,人們就為它的強大藝術內涵所吸引所震撼,越研究它越覺得是寶藏,但又迷離莫解,這個謎甚至衝破了國界席卷全球。往往在學術上出現一種觀點就馬上招來另一種與之對立的觀點鋪天蓋地而來 

紅學形成三大派:索隱派、考證派、政治評論派.
索隱派的歷史淵遠流長,從高鶚時代就出現了明珠家事說、傅恒家事說、和珅家事說、張侯家事說、清世祖與董鶚妃之說等等... 但這些說法都缺乏堅實的證據

被學術界認為索隱派是“起於猜測, 止於猜測, 輾轉相傳,,缺乏論證。”是“按圖索驥焉”.


考證派源於胡適, 
它是紅學界隊伍最龐大, 高人集聚的一個學派, 1980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紅學研討會上, 美國紅學家餘英時教授把考證派稱為“曹學”,他說從胡適到周汝昌“考證,功力不可謂不深,可是到底有幾條 是涉及了《紅樓夢》旨趣的本身?

汝昌先生提出自己是“曹學家”,是《紅樓夢》的“外學”,只研究曹氏家庭和有關文物等,從此為考證派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脂硯齋評本《石頭記》的一回之前常有題詩, 這些詩有的是原稿上本來就有的, 用來闡釋回目的“標題詩”,有的出於曹雪芹的手筆 ,有的則是脂硯齋或其他的批書人後加, 算是評詩. 

在每回回目之後, 正文的開頭用“詩云”或“題曰”標出一首詩, 在一回的末尾以兩句詩作結, 看來是曹雪芹原定計劃中每回應寫成的形式, 但因作者未及最後完成的文字加工工作, 現在所見到的抄本又都經多次過錄, 有的詩可能被抄書人刪去或與批書人在回目之前或回後所加的評語性質的詩相混,所以各回的形式並不統一 .


至於我是用 哲學心態 去探討一個如詩如畫的大觀園, 塑造我自己的紅樓的另一片天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