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張愛玲與《延禧攻略》《如懿傳



張愛玲筆下,衣服是一種言語,一種個性戲劇,她的時代還是民國,那時候時尚叫“摩登”,西方的風氣剛吹來,人們總是對這種風潮趨之若鶩.
.
人們寫詩為言情,張愛玲就連穿衣都講言情,張愛玲是摩登大潮中非常講究穿的一個,她的怪異是因為她講究穿是為了表達感情,而大多數人是為了爭奇鬥艷,抑或表明身份.
.
張愛玲把穿著變成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或明亮或黯淡的顏色,或寬鬆或緊身的款式,更能彰顯性格, 渴望遇到理解和欣賞.
.
衣服是一種語言,適合於流行時尚以爆炸式的力量迅速傳播,人們樂於表達自己的時代,服飾可以真正地成為每個人表達自己的一種語言.
.
清朝的審美有這說: 林黛玉特徵:美人上馬馬不知,輕盈。唐美人楊貴妃特徵:美人上馬馬不支,豐腴.
.
旗袍的雛形在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發源, 那時叫旗裝, 旗裝是滿族的傳統服飾,旗裝的工藝繁複,盤金滿繡在服裝中,表現顯赫的地位,和富貴身價.
.
1636年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 將旗袍定為國服,這是屬於旗袍的年份,承載這段美麗沉重的歷史,為了讓後世子孫不忘本,一個朝代的服飾承載了輝煌的歷史,也負擔著那個時代的嚴酷.
.
到乾隆時期,近期的《如懿傳》「明黃色」是自古以來規定的最尊貴顏色,龍袍上的刺繡圖案,都包含著涵義, 偌大的宮門內,所有表達都是不被允許的,就連服飾上的繡花,都等級森嚴.
.
不少人認為《延禧攻略》的色彩更好,似乎素雅溫柔的色彩博得了大眾青睞,相反《如懿傳》中服飾的顏色就艷麗得多,就有了批評的聲音,彷彿大紅大紫代表了俗,《如懿傳》紫配綠蝴蝶結,周迅被攻擊沒品味,讓網友直呼好雷,然而打開清宮圖一看,才發現真的是有根據的.
.
《如懿傳》一次,花房宮女衛嬿婉給皇后送花,送的是花中之王,姚黃牡丹,嫻妃衣服上只因繡了類似的淡黃花朵,就被詬病為“越矩”.
.
清初滿族婦女所穿的袍,圓領窄袖《延禧攻略》裡,孔雀羽線被盜,魏瓔珞只好拿鹿尾絨毛做鳳袍,而且解釋這件鳳袍,是為不忘滿洲舊俗,配合皇后勤儉美德所做,因而受到了皇后讚賞.
.
富察皇后厲行節儉,但現代人要親眼見到三百多年前的宮廷真品,才能感受到歷史上的清宮富察皇后所提倡的簡樸之風.
.
清代中葉,旗袍的樣式除圓領外,出現了狹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由於旗裝變得寬肥,瘦小嬌柔的女性,只好讓身體藏在空蕩蕩的衣服裡,這樣的服裝警示著,女子不許展示任何魅力,任何鋒芒.
.
所以我們所見的照片上的清宮后妃,她們大多目光空洞木訥,甚至顯出千人一面的呆滯來.
.
然《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服裝卻是又成為了一種語言,電視劇作為一種大眾藝術,只要不被挑剔其服飾是否符合史實,只要符合現代人審美,稍作改動未嘗不可.
.
「旗裝」承載著幾代王朝的文化,它提醒著後世不忘本,對女性曾經的禁錮,直到民國,一種開放的風氣傳開來,女性終於有機會釋放美麗光輝,展現美好身材.
.
不同旗袍樣式,從清代穿到民國再到現代,從最古老的樣式到古今融合的衍生品,身姿搖曳間,帶出了女性對於歷史的一種呼喚.
.
然有些旗袍在今天注定被現代人淘汰的,但它提醒著盛世曾降臨,提醒著每一扇深似海的宮門裡,曾經發生過的古老美麗的故事.
.
從曾經的盛京到今天的瀋陽,這個城市似乎已經被工業煙囪的濃煙蒙了一層灰塵,看不出曾經的歷史滄桑,而這場古今旗袍之間的相互凝視,成就了一場難能可貴的現代人與歷史的對望.
.
我看到一座古老沉重的城市不陳舊,反而在慢慢甦醒中熠熠生輝,這種令人驚喜的美麗回顧與審視,這樣的碰撞真是太美妙了!
.
在飛速運轉,萬變時代,服裝正是每一個發展中的城市與歷史的美麗對話, 正是《延禧攻略》《如懿傳》帶來的附加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