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團扇




































一只搖曳的 中國古典美~ 
團扇 !
手執團扇半遮面 一種東方女子含蓄美, 就這麼典藏在古朴俊逸中, 小小的團扇曾流傳了數不清的風流俊雅之事, 

"團扇 "凝結了古藝術精髓, 詩情畫意, 將古代女子的美定格在古老的光煙雨中, 團扇也稱「紈扇」「宮扇」「合歡扇」, 代表著團圓美好, 形似圓月, 古時宮中多用 故以此為名, 從歷代散見的詠扇詩賦, 散文來看, 深受妃嬪仕女, 文人雅士喜愛.

團扇起於中國後傳日本, 最早出現在商代, 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 稱「障扇」, 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 是作為帝王出巡視時 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唐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小生帶有一宮扇一柄,就題贈香君,永為訂盟之物吧。」
  
古代團扇大多製作精美, 裝飾華麗, 精巧雅緻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又稱「紈扇」、「宮扇」,因形似圓月且宮中多用之,

從歷代散見的詠扇的詩賦散文來看, 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年間, 深受妃嬪仕女, 文人雅士的喜愛, 流傳風流俊雅之事.



西漢《怨歌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自此「秋扇見捐」便成為中國文學中的一個傳統意象.

唐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小生帶有一宮扇一柄,就題贈香君,永為訂盟之物吧。」
  
團扇製作精美, 裝飾華麗, 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 四川及蘇杭的團扇製做歷史悠久,日本沖繩, 有一種蒲葵葉子做的團扇, 主要供巫婆使用, 還有宗教信仰用的法貴扇和天狗團扇.
下回去沖繩玩時可得仔細找找.
團扇在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 日本通常用在藝伎表演時, 古代日本有用其作為族徽, 在日本最初使用團扇的是宮廷貴族, 到平安時代末, 才允許一般庶民百姓使用.「江戶之華」為避免火災的發生, 過去人們在門口掛起一把團扇, 聽說便可免除火災. 

 
團扇因不易保存, 流傳下來的成扇極為少見, 古色古香的宮扇墜以流蘇, 玉佩, 輕盈玲瓏, 扇面上偶點綴畫工精巧的 紅樓人物 ,  嗯~這味我超愛, 你知道的 ^^



許多人會認為團扇是古代婦女用品, 實際上在摺扇出現以前, 男人也是用的, 
 三國時諸葛亮 輕搖鵝毛扇, 利馬 妙計橫生, 運籌帷幄.

唐代以前團扇的實物已經很難見到, 在一些繪畫和墓室壁畫中僅能看到團扇的大體形式, 新疆吐魯番曾出土過唐代絹扇,扇柄很長, 推斷這種長柄團扇有可能是侍者執來替主人扇拂的, 因此也稱為宮扇, 這種長柄宮扇在唐代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圖》中表現得最為清晰, 扇面繪有牡丹花.

古代團扇的形狀各種各樣,完全根據自己設計的樣式形狀,但是還是有比較流行的主題樣式宋代的繪畫作品一部分是畫在團扇上的, 不乏出自名家之手, 由於年代久遠, 這種團扇畫多為絹本扇頁的形式出現, 明代以後的團扇更趨向女性化了 ,裝飾也就更為繁複, 綵帶沿邊,飾以扇墜, 扇面上還能刺繡, 抽紗, 扇柄除了竹, 木, 之外還有牙角之類. 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織工藝品種之一,歷史悠久,起源不晚於唐代,繁盛於宋代.


清代, 緙織御製詩文書畫, 梵經佛像、服裝等大為流行, 工藝較前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創造了雙面“透緙”技術,使織物兩面的花紋相同,線條清晰平整,特別適合裝飾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宮中有大量的團扇都使用了“透緙”的技術。 由於緙絲工藝繁複,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由此可見宮中后妃生活的奢華。


暑夏酷熱, 在那個沒有空調, 電扇的時代, 
一只扇 帶來絲絲清涼,消解溽熱, 扇來了無限情調, 美的浪漫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