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紅樓夢》的情情和 情不情

《紅樓夢》不僅正面描寫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儒家思想的廣泛,老莊哲學深刻,使包括詩文和小說在內的古典文學隨處閃爍著倫理文明光芒。


《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故事情節,不是曹雪芹的原著,續作者是誰尚無定論。《紅樓夢》最後一回也不是現在所看到的“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而應是“青埂峰木石'證前緣',太虛境警幻揭"情榜"

最後一回情節該是:黛玉逝世以後,寶玉出於對封建家族的絕望,“懸崖撒手”,出家為僧,最後重又回到了他當年所在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並遇見了當初把他攜入紅塵的一僧一道,這一僧一道為他點破前緣,使被世俗社會所扼殺的“木石前盟”在神話世界重又得以實現和昇華,這便是脂評中所謂的“青埂峰證了前緣”。


小說另一個神話人物警幻仙姑也重新出現,並最後揭開了一張以“情”來綰系和品評小說主要人物的“情榜”


榜中應該有寶玉和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乃至三副、四副共六十一個人的評語。
這張“情榜”要感謝看過《紅樓夢》原稿的脂硯齋,他在評語中透露了寶玉和黛玉兩個主要人物的評語,其中寶玉為“情不情”,黛玉為“情情”。


庚辰、己卯、戚序本第十九回均有脂評曰:“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評自在評痴之上,亦屬囫圇不解,妙甚。

” 確實此二評亦屬“囫圇不解”之語,很難一語說清。 我們只能通過部分脂評,多少了解其中一些信息。

“情不情”
甲戌本第八回有一眉批雲:“按警幻《情榜》,寶玉系'情不情'。凡世間之無知無識,彼俱有一癡情去體貼。”

所謂“情不情”,就是指對“世間之無知無識”,即所謂“不情”之物,寶玉“俱有一癡情去體貼”。

小說第十九回 寧府這邊唱戲,寶玉不堪熱鬧,於各處閒耍,忽想到有個小書房內曾掛有一軸美人圖,“今日這般熱鬧,那裡自然泠靜,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須得我去望慰她一回。” 對此蒙府本有一側批指出:“天生一段癡情,所謂'情不情'也。”這也是用一段癡情去體貼“不情”之物的意思。

“情情”
有關黛玉“情情”的脂批有好幾條,但說得都不太明確。 小說第二十七回,寫黛玉因昨晚晴雯不開門之事,錯疑在寶玉身上,聽到寶玉進門,就回頭吩咐了紫鵑幾句閒話,不理睬寶玉就走了。 對此甲戌本有批語云:“不見寶玉,阿顰無此一段閒言,總在欲言不言難禁之意,了卻'情情'之正文也。”

第二十八回,寫黛玉正在山坡邊葬花,忽聽山坡上也有悲聲,抬頭一看是寶玉,便道:“啐!我當是誰,原來是這個狠心短命的……”剛說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


對此甲戌本也有批語云:“'情情',不忍道出'的'字來。”同回寫黛玉聽了寶玉的一通衷腸話以後,又不覺將昨晚的事忘在九霄雲外了。 對此甲戌本又有一條批語云:“'情情'本來面目也。”

總結以上脂評,這裡“情情”的意思似都是指黛玉只對寶玉一人鍾情,即只對自己鍾愛之人,才有一癡情去體貼。 這樣,“情情”二字也應是一個動賓結構,前一個作動詞,後一個為名詞,指黛玉只對世間自己的鍾愛之人,才有一癡情去體貼。

“情情”和“情不情”,雖分別是“情榜”中黛玉和寶玉兩人的評語,但兩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寶玉的表現並不只是“情不情”,黛玉的特點也不只是“情情”。


小說第二十五回,寫寶玉對紅玉“留了心”,想“點名喚他來使用”,但“一則怕襲人等寒心,二則又不知紅玉是何等行為,若好還罷了,若不好起來,那時到不好退送的”。 對此甲戌本有批語云:

“不知'好'字是如何講?答曰:在'何等行為'四字上看便知。玉兄每'情不情',況有情者乎!”
這就是說,寶玉既已“情不情”,更何況“有情者”呢! 也就是說,寶玉不僅“情不情”,而且也“情情”。 同樣,黛玉也是如此,她既“情情”,當然也會把她的癡情投射到自然萬物之中,成為“情不情”。


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兩句評語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即對世間所有的有情之物和無情之物,他倆俱有一癡情去體貼。 這是《紅樓夢》有關倫理文明思想和生態文明意識的一種獨特表述,不僅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獨創的意義,而且具有哲學的形而上意味.


黛玉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非常單純,即作為“情情”的她,只鍾情於自己所愛之人,這個人就是寶玉。 她來到這個世界,本就是為把一生的眼淚都還給他,因而她心中除了寶玉,沒有第二個人。


第三回的黛玉進府到第五回的心中不忿
第八回的黛玉含酸
第十九回的靜玉生香
第二十回的寶黛論心
第二十三回的共讀《西廂》
第二十六回的春困幽情
第二十九回的二玉心事
第三十一回的麒麟解惑
第三十二回的寶黛訴腑
第三十四回的黛玉題帕

她對寶玉的感情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一個由隱蔽到外露、由試探到坦誠的過程。 這個過程貫穿了她的一生,並構成了“情情”豐富而復 雜的內涵。

黛玉對寶玉的情感充滿了矛盾和曲折,妒忌和猜疑。 一方面,她用全部心思去體貼寶玉的內心,把她的全部情感統統只付與寶玉一人。


為此封建家長所製造的有關寶玉和寶釵的“金玉之緣”,是她一輩子揮不去的夢魘;連帶史湘雲的一隻金麒麟,因為暗合了“金玉”之說,也使黛玉為其所惑,深恐寶玉“藉此生隙,同史湘雲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特地“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正如脂評所指出的:“'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何顰兒為其所惑?故顰兒謂'情情'。”(己卯本第三十一回回前批)


正因為黛玉把全部情感只付與寶玉一人,因而她容不得半點虛假和委屈。 一有機會,她就要變著各種法子,來測試寶玉對她的愛情忠誠度,永無休止地拷問寶玉的內心。有時這種測試和拷問到了苛求甚至是無理的地步。

第二十二回寫寶釵生日,家裡請了一班戲班演戲,其間因鳳姐說起小旦扮相“活像一個人”,大家猜著了都不說,唯獨史湘雲“心直口快”,說了“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 寶玉只是對湘雲使了個“眼色”,結果不僅史湘雲惱了,黛玉也惱了,湘雲惱的是“看人家的鼻子眼睛”,黛玉惱的是“拿我比戲子取笑”。

 寶玉道:“我並沒有比你,我並沒笑,為什麼惱我呢?”

黛玉的回答簡直就是強詞奪理:“你還要比?你還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還利害呢!”“這一節還恕得, 再你為什麼又和雲兒使眼色?這安的是什麼心?莫不是她和我頑,她就自輕自賤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貧民的丫頭,她和我頑,設若我回了口,豈不她自輕自賤呢?是這主意不是?


一連串的拷問,可謂咄咄逼人,無理至極;但細思起來,無理的背後,正是“情情”的必有之理和必有之語。

除了 寶玉,整個賈府內外,沒有一個人是她關注的,她也不在意和討好任何人,包括她最親的親人、能為她作主決定她和寶玉婚姻的賈母,她也從來沒有主動去討過她的歡心。


舅舅和舅母理應也是她最親近、她也同樣不去親近他們。 至於家族內外的其他人,風流瀟灑的北靜王被她無意中痛罵過,隨分從時的薛寶釵被她不止一次譏諷過,英豪闊大的史湘雲被她刻薄過,精明志高的賈探春被她打趣過,沒時運的趙姨娘被她冷落過,有頭臉的周瑞家的被她得罪過,粗俗有趣的劉姥姥被她挖苦過,倚老賣老的李嬤嬤被她奚落過.


這一切寫出黛玉“情情”的天性, 只鍾情於寶玉一人,對寶玉之外的任何人,都忽視而毫不在意,這就是作為“情情”的黛玉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寶玉的評語為“情不情”,這其中也包含了處理人際關係的內涵。 小說第三十一回,己卯本有回前批雲:“'撕扇子'是以不知情之物,供嬌嗔不知情事之人一笑,所謂''情不情”


這裡的“情不情”,既指扇子是“不知情之物”,又指晴雯為“不知情事之人”,寶玉以撕扇供晴雯一笑,是以撕“不知情之物”,供“不知情事之人一笑”.


可見寶玉的“情不情”,既指用癡情體貼“不知情之物”,也指用癡情體貼“不知情事之人”,後者即屬於人際關係的範疇.


寶玉雖評為“情不情”,但他同樣“情情”,脂評所謂“玉兄每'情不情',況有情者乎!”只是他的“情情”的表現和黛玉截然不同:黛玉是專注於寶玉一人,寶玉則有濫施之嫌,魯迅所謂“愛博而心勞”者也.


寶玉親暱秦鐘、蔣玉函、柳湘蓮,他痛恨“'貧富'二字限人”,“'富貴'二字”竟“遭我塗毒了”,在被毒打以後,仍表示“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賈府之內,則“周旋於姊妹中表以及侍兒如襲人、晴雯、平兒、紫鵑之間,暱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


大觀園內特別是怡紅院裡的眾女兒都曾使寶玉程度不同地“心勞”過


儘管寶玉“愛博而心勞”,在涉及到愛情和婚姻的問題上,他只對黛玉一人情有獨鍾,一往情深,孜孜以求,至死不渝

如同甲戌本第二十八回脂批所指出的:“玉兄除顰兒外,俱是行雲流水。”小說的實際描寫也是如此,寶玉無論在園內還是園外,他“心心念念只記掛著黛玉”,外面回來,他等不及換衣服就要去找黛玉;在園裡,他總是不由自主地朝瀟湘館跑.


 他什麼事都不在意,唯一在意的是黛玉的身體和情緒,諸如“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第四十五回)以及一夜醒幾次、咳嗽幾次等等.


如果遇到黛玉發脾氣,他更是主動上門附就,把“好妹妹叫了幾萬聲”,表示“便死了,魂也要一日來一百遭”。 (第三十回)

雖然他倆平時口角不斷,但彼此之間從來不覺“生分”,因為林妹妹從來不說那些仕途經濟的“混帳話”。 這說明在愛情和婚姻的選擇上,他有自己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選擇和自己志同道合、能稱得上是“知己”的黛玉,常要勸他“經濟學問”的薛寶釵顯然不是他的理想人選,因而“反倒同她生分了”。 (第三十二回)


但寶釵又不是迂迂一“女夫子”,她那不同於黛玉的外貌和品行之美,同樣使他難以忘懷。 正如甲戌本第五回一條側批所指出的:“按黛玉、寶釵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纖柳,各極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


《紅樓夢》寫出了兩位“各極其妙”、讓人難分高下的女性。 按照黛玉的說法,“我很知道你心裡有'妹妹',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八回)


但寶玉還是按照自己的原則,最終選擇了黛玉,這就是黛玉和寶玉“情情”的不同表現.

寶玉和黛玉“情情”的不同,他把愛心普灑在大觀園眾多的女兒身上,在寶玉所親暱的女性中,雖然其中確有男女之間的相悅相愛之情,但也有超越男女之情的對於弱者的同情.


像上文脂評中提到的晴雯是為“不知情事之人”,寶玉除了對她個性和嬌媚外貌的欣賞,更多就是一種對弱者的同情,他倆的關係完全是清白無暇的.


第四十四回寶玉對無辜遭到鳳姐夫婦荼毒的平兒的關心

第五十八回對在園內燒紙錢而要被婆子拉去告發的藕官的庇護

第六十二回對弄髒了裙子而擔心薛姨媽“老人家嘴碎”的香菱的愛憐,都是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對於女性的關愛和同情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一條脂評說得好:寶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論貴賤,皆親密之至.


其實不光女子,包括對秦鐘、蔣玉函等男子的親暱,也是包含了對“貧富”、“貴賤”二字“限人”的封建等級意識的一種反撥,表現了難能可貴的平等精神.

而對賈雨村這樣的趨炎附勢之徒,寶玉則從根本上深惡痛絕,並不願同這些人往來,在這件事上誰勸他他就跟誰急,哪怕是薛寶釵、史湘雲這樣親近的人,在人際關係尤其是男女關係上,寶玉除了對黛玉一往情深,對寶釵難以忘情,對襲人有過私情,其他大都表現了對於作為弱者的女兒和貧賤之士的欣賞、體貼和同情.


至於寶玉對家庭關係的處理,正像小說第五回所描寫的:“自天性所禀來的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兄弟皆出一體,並無親疏遠近之別。”比如封建大家族規矩: “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卻不知寶玉是不要人怕他的.


他的想法是:“兄弟們一併都有父母教訓,何必我多事,反生疏了。況且我是正出,他(指賈環)是庶出,繞這樣還有人背後議論,還禁得轄治他了.


第二十回 弟兄之間不過盡其大概的情理就罷了,並不想自己是丈夫,須要為子弟之表率


第二十五回賈環使壞,把一盞油汪汪的蠟燭油推翻,燙傷了寶玉的臉,他卻說:“明兒老太太問,就說是我自己燙的罷了,這樣就把一場可能爆發的家庭糾紛避免了.


對於長輩, 寶玉則能夠恪守小輩應有的孝敬之心,即使父親面目非常可憎,一般也不會忤慢他,在他的心目中,“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這三個人”, 第四個才是林妹妹(第二十八回) 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他才會公開或暗中頂撞他其實非常討厭的父親。


一次是在遊大觀園時,他認為稻香村是“人力穿鑿扭捏而成”,不及“有鳳來儀”多矣,氣得賈政喝命把他“叉出去”(第十七至十八回)


一次是在忠順王府長史官為琪官事雄赳赳上門來,賈政因生氣而狠下毒手,寶玉被打得渾身青紫,但他依然不願改悔,表示“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第三十四回)

《紅樓夢》“情情”和“情不情”所包含的倫理文明思想作簡要的概括:


一、愛情專一,只鍾情自己所愛之人
二、同情弱者,平等待人,關心和呵護所有與你同氣相求的人
三、尊敬長輩,友愛兄弟,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讓步


不難看出,這種倫理文明思想既和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又有超越前人和屬於作者個人的體悟.


圖片源於: 呼蔥覓蒜 (深表感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