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觀 -- 夢幻泡影中的紅塵與菩提
紅樓夢是我心中不滅的一盞燈,《金剛經》則是照見人生真相的鏡。夢若無痕,願以這些筆記,拾起一瓣瓣花魂,重構紅塵中的菩提心。
三生煙火,如何換一世迷離的纏綿,沒有歲月靜好,如何償現世安穩的夙願,不解人間四月天,也沒有康河畔的雲煙;多年來《紅樓夢》夢難醒,感概《紅樓夢》人物的痴嗔貪,無非就是公子與紅妝。。感概人事無常,風月情債女怨男痴,但這世間誰又可以擺脫人世間的悲哀。
《紅樓夢》第一回:「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至自色悟空。
「空」是指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並沒有固定的實體和自性,因此是空幻不實的。石頭靈性通了之後就由「空」轉換為「色」,由空幻不實的物體,變成固定的有形相的、此為石頭人賈寶玉生命的第一階段。
石頭人有了靈性之後對宇宙萬物產生「情」。由色生情的「色」可指萬事萬物,包括動物、植物、死物,一草一木、一鳥一魚等存在於宇宙之中有形體的、固定的物體,甚至乎人類。此處的「情」,個人解讀為:眼、耳鼻舌身,五官的慾,此乃屬個體的、向外求的、物質上的。鍾情於宇宙萬物的「愛」,由個體伸展至眾體。有了靈性,有了生命後,人類的「慾」和對周邊萬物的「愛」產生了「情」。但這份情來自於三生石畔,原始的靈性。
賈寶玉就是具有這一份「情」的人,所以當石頭聽聞人世間可享榮華富貴的生活後即心切慕之,緊接着就請求一僧一道帶他離開大荒山,於是落入紫金醉迷的凡間。
《金剛經》和《紅樓夢》雖屬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學範疇,通過《金剛經》的教義來解讀《紅樓夢》,揭示《紅樓夢》中更為深遠的思想內涵。從無常與無我、空性與幻境、破除執著,無住色生心。透過深入的哲學思考可發現其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繫。《金剛經》強調自性無我,世間一切皆在變化中,無常是生命的本質。《紅樓夢》中的賈府從鼎盛時期的輝煌到最終的衰敗,無不體現了這一無常。賈府的繁榮與衰敗宛如浮雲轉瞬即逝,正如《金剛經》所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人生如夢,好不足喜,壞不足懼。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寫道,夢幻體現了這本書。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就是甄士隱。他的人生曾是場美夢,每天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又有嬌妻和女兒陪伴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不久後失去唯一的女兒英蓮,又加上一場大火一切成空。
《紅樓夢》中的角色命運,如林黛玉凄婉多情最終早逝,薛寶釵藏愚守拙,避嫌遠禍,深沉內斂,在在無不揭示生命的無常和個體的無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最終都歸於虛無。
紫金迷醉的世界皆為虛幻不應執著。大觀園中的人物關係和情感糾葛如鏡花水月短暫虛幻。《金剛經》無我相,無人像,無眾生相,不該沉溺於表相繁華,應追求內心清淨智慧。
《金剛經》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無上菩提心,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得到無上的菩提正果。賈寶玉對眾姐妹(還包含所有的ㄚ頭)的關愛和憐惜,特別是對林黛玉的深情厚意,不僅關心這些女孩的生活,更注重她們的心靈世界,不曾因自身地位高貴而輕忽他人,希望大觀園所有人都能得到無上菩提正果,賈府中的其他成員,如賈母和王熙鳳等,雖然表現人性善惡的多樣性,但也有其善良的一面。《金剛經》發無上菩提心,成無上菩提果,必得先將心降伏;必須心無所住。「心無所住」,執著,罣礙、在乎,如果不牽不掛,就叫「不住」。大觀園繁華絢麗,看它起朱樓, 看它宴賓客,看它樓塌了。。人世間所有一切終究是短暫的。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但誰易冰消? 在書中寶玉多次體會到一切皆虛幻,如夢幻泡影。。
賈母、王夫人和賈元春皆學佛,雪芹似乎是想透過此書傳達佛經聖典《金剛經》的智慧,警示世人看透人生的本質。《金剛經》強調破除對名、利、物的執著。寶玉最終破除執著、追求心靈解脫,不為功名利祿所動,對家族的衰敗也看得透徹,《金剛經》講“離一切諸相”講“般若智慧”,「無住」並不等於是無知無覺,而是不執著、無罣礙、自由自在。
《紅樓夢》中各個角色的命運無不體現了因果。賈府的衰落與家族成員的行為密切相關,賈赦和賈珍的貪婪無度最終招來家族的敗亡。王熙鳳的精明能幹和陰險毒辣,導致了她自身和家族的悲劇命運。這種命運的安排不是偶然,是因果的體現,展示了道德和行為對人生結果的深刻影響。
那一日,賈政外放做官後回京走的是水路,時值冬日船停泊在一個古渡口,突然遠方岸上出現一人,身披一件紅斗篷光著腳,在雪地裡對著船,倒頭就拜。賈政走出船艙問,是不是寶玉,此時寶玉面上的表情似喜似悲,一僧一道上前來攜了寶玉,說著「走了走了」,一行人很快就縹緲走遠不見了蹤影,只餘下賈政愕然不已。
賈寶玉在雪地中三拜父親後,與最終是覺醒了,怎麼來就怎麼地去。。這一幕從視覺效果來講是非常美的,長河,古渡口,白茫茫大雪裡,穿大紅斗篷的寶玉驀然出現,拜謝過父親後,隨一僧一道走遠。
從小受父親的耳濡目染,紅樓夢一直是我的床頭書,年齡增長經歷得越多就愈感慨名利虛幻,百年之後萬境歸空,《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些人有的些事不過是歷史扉頁上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眾多英雄都付笑談中。如今我懷著一顆恭敬的心看待人、事、物。少一些慾望,少一些紛爭,這樣也會少許多痛苦,「知足常樂」但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此次經由蔡康正老師的金剛經指導與解讀,使我更加理解《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傳達的更深刻意義。曹雪芹寫的不只是懺悔錄更是一部佛書,兩者在描繪無常、強調空性、菩提心,破除執著。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不僅豐富了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讀《金剛經》也深化了我對生命和哲學的加深認識,因此試著以《金剛經》的教義來解讀《紅樓夢》,如此似乎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紅樓夢》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內涵。感謝。。。
2024.5.20 深夜初稿
2024.5.21 修搞
2024.5.22 再搞